“這個叫扇車,脫粒用的,那個叫耬,播種用的……”在河北省辛集市吳家莊村的村史館里,村支書孟廣平對陳列著的一件件老式農具如數家珍。

吳家莊村史館建于2010年,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收藏農村生產生活用具2000多件。吳家莊是傳統的農業村,擁有著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村史館里陳列的一件件農具都曾是村民們的吃飯家當,提起當年的勞作,今年59歲的孟廣平說,改革開放前主要播種工具是耬,每到農忙,起早貪黑、沒日沒夜,人和牲畜都累得要命。

如今,當地小麥從種到收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玉米機播、秸稈切碎還田、棉花播種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推廣秸稈機械青貯、果樹管道打藥、噴灌、滴灌、微灌、滲灌等國際先進技術設備,機械化普及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種、收農機使用率達100%。
近年來,辛集市吳家莊村班子齊心,干群攜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培育文明村風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用勤勞的雙手和不懈的努力建設著美好的家園,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走進吳家莊村,一條寬敞、整潔的街道首先映入眼簾。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多方籌措資金78萬元,大力修整道路,將村內大小11條主要街道、68條胡同全部硬化,并栽種了花木,讓吳家莊徹底變了樣。為了方便村民娛樂健身,還在村里建起了600平方米的農村文化大禮堂和660平方米的燈光球場,并添置了籃球架等體育器材,村民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路修好后,幫助村民增收致富也提上了日程。村兩委班子多次跑辦,先后為村里上了14臺變壓器,解決了村民澆地難的問題也滿足了村民致富的需要。為了帶動養殖業發展,村里定期邀請市畜牧專家為養殖戶授課,講解養殖知識和動物防疫滅病知識。如今,村里43個養豬場發展勢頭良好,經濟效益有了明顯提升。
村里的環境好了,村民們的收入增加了,吳家莊支村兩委又逐步引導,促進村風文明。為了讓更多的人才參與到家鄉建設中來,民風淳樸,擁有著濃厚鄉賢底蘊的吳家莊村成立了鄉賢理事會,理事會成員本著一顆為家鄉建設的熱心,編制了《村規民約三字經》,開辦了道德講堂,興辦農村公益、調解鄰里糾紛、糾正群眾陋習、提出工作建議、履行自治職能,倡導“以德為先、以和為貴”的文明新風,在推進村內各項事業發展,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作用。

為了讓村民們形成好風氣、養成好習慣,吳家莊村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建設鄉風文明示范街。在村內主要街道繪制長達649米的文化墻,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和傳統文化禮儀等內容。二是廣泛開展“身邊好人”評選,該村先后涌現出了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甘于奉獻、勤勞致富等方面先進典型36人,其中,馮玉超還被評為河北省優秀志愿者。三是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該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和文明村創建,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還建立了“善行義舉功德榜”,選樹家庭美德、重諾守信、誠實勞動、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典型人物,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如今向上向善、孝老愛親,成為吳家莊文明新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