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河北香河縣僑聯主席郭增偉、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原區長郭友蘇,帶領貴州、天津、北京以及海外的郭氏族人9人,回到辛集市馬莊鄉馬莊村尋根問祖,近百年與老家沒有音信的郭氏族人圓了故鄉夢。

解放前,辛集南部有句俗語:“馬莊郭家,辛村尚家,朱家莊老王相家”,這三家一直以來都是有名的大戶。民國時期,郭增偉的大爺爺郭干卿曾是北洋政府湖北省財政廳長、官錢局局長兼造幣廠廠長、陸軍軍需總監,后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五省聯軍顧問,國民黨二等嘉禾勛章獲得者。
二爺郭廷桂曾是國民黨步兵陸軍少校,湖北石膏官局局長,國民黨三等嘉禾勛章獲得者。叔叔郭振中是中國近現代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曾任中國民主同盟貴州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郭氏一族聲名顯赫,家族根脈深廣。
抗戰年代,時局動蕩不安。為了生存族人各奔東西并繁衍幾代散居各地及海外,這一離別就是八十余年。故鄉這個詞在郭增偉的心里一直是解不開的結。他曾經多次想要回故鄉探望,奈何一直無法聯系,郭氏族人是否還在無從知曉。

去年十月份,河北省僑聯組織的基層組織建設座談會在辛集市召開。這次交流會上,郭增偉認識了辛集市僑聯主席陶建偉,更加燃起了他濃濃的思鄉之情。他委托陶建偉主席幫忙打聽老家族人的信息。
陶建偉感覺到這事非同小可。熱心的他找了馬莊幾個郭姓熟人,因為馬莊郭家分好幾個支脈,個別的還是從外村搬遷來,他幾經輾轉,終于確定了在馬莊村的郭氏族人郭增強、郭永朝等宗親。
郭增偉接到這個消息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趕快把喜訊告訴了天津、貴州、北京以及海外的族人,并定下在辛集故鄉聚會的時間。5月6日晚,郭增偉不顧自己年近70歲,只身一人趕到辛集市。郭增偉等人的到來受到辛集市統戰部、僑聯的熱情接待,僑聯主席陶建偉全程陪同“尋根”之旅。5月7日,陶建偉一行陪同郭氏尋親團趕往馬莊村,受到了馬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建國、村主任郭世檢的熱烈歡迎,在村委會辦公室與提前到達的郭氏子侄輩兒的郭永朝、郭增濤見面后,一起趕到郭家祖宅(原來的馬莊鄉供銷社)拜望。

馬莊村的郭氏家族宗親和鄉親們都自發來看望遠道而來又從未謀面的親人。家族中的大輩郭振康、同輩的郭增輝、郭增軍、郭增信也在孩子攙扶下和郭增偉等見面。遠嫁外村的郭家姑娘們聽聞喜訊后,也提前趕到了馬莊村。
香河僑聯主席郭增偉激動的說:“看到祖上留下的舊時住址依舊保存完好,古樸別致的造型,精雕細刻的房檐,每個人都感慨萬千,那是當年祖輩分離的地方,如今我們在這里重逢圓了郭氏族人的故鄉夢。”
來自貴州貴陽市花溪區的郭友蘇說:“1972年來河北冀縣探親,明知道老家近在咫尺,但是因為成分高,和家人沒有聯系,不敢回家,只有偷偷流淚,時事變遷年代久遠等很多原因造成了與祖籍失卻聯系。今天終于在僑聯的幫助下團圓了,感謝辛集僑聯,感謝馬莊村領導,感謝共產黨!”。
家住馬莊村在保定常年跑運輸的郭永朝說:“那天村長告訴我,外面的親人要回來啦,我打心眼里高興,打心眼里感激咱們僑聯!”。

辛集僑聯主席陶建偉表示:“參天大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心中有家才有國。這次郭氏家族尋根問祖的過程,就是一段尋找家族民族之夢的過程,因為社會發展民族的壯大讓他們在這里再次重逢。希望回家的郭氏宗親們多為辛集的發展獻計出力,為家鄉的經濟騰飛做出貢獻。”
看完上面的故事,不禁想起讓人心動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古佳句。同時,詩人席慕蓉的《鄉愁》縈繞心頭: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風雨漂泊異鄉路,浮萍凄清落葉飛。游子尋根滿愁緒,一朝故土熱淚歸。”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