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緒海是我市體育場社區的一位普通志愿者,疫情發生后,吳緒海以志愿者的身份站在“防疫”一線,從吳緒海的“戰地”日記中,可以看到“防疫”一線人員們的執著堅守。
“今天天氣很好,心情也隨著天氣好起來,為大家服務,我很開心?!泵α艘惶斓墓ぷ?,吳緒海翻開自己的筆記本,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吳緒海說,當志愿者的時候心情特別激動,想用日記的形式記下來,把每天的事情記下來,想著為以后留下點回憶。
今年44歲的吳緒海祖籍是山東人,來到辛集已有20余年。他“守衛”的嘉慶里胡同有五棟居民樓和二十來戶平房,房子是80年代初蓋的,屬于老舊小區,里面居住的80%都是老年人。疫情發生后,體育場社區招募志愿者就變得異常的困難。
體育場社區書記劉娥說,打電話打了好多,見了人也問,誰都不愿意當,都是老人,不愿意擔責。
就在劉書記為此事發愁的時候,吳緒海從微信群里得知了這件事,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和另一名志愿者一起守道口,為126余戶居民站崗。
“2月20日,我吃完午飯回值崗路上,見到老太太著急求救,說老頭倒在地上起不來,我馬上趕到家里,扶起這位80歲的老人。聽說老人摔倒在地上一上午了,我看著很是心疼。”吳緒海在防疫日記中寫道。
吳緒海說,我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疫情做一點小小的貢獻。
工作一個多月以來,吳緒海每天站崗10小時,義務為社區消毒,他勇于擔當,盡職盡責的精神,給街坊鄰里吃下最好的“定心丸”。
劉娥說,他們看門看得挺緊,居民也經??滟澦麄?,做了好多我們沒有安排的事情,老人們提不動東西,他們也經常幫忙。居民們都豎大拇指,都夸他活雷鋒。
居民牛根虎說,他自己買了噴壺,一家一戶噴灑消毒液,把手上、門上、屋里都消了毒,做得特別好,特別感謝他。
一個本,一支筆,記錄著社情民意。一張嘴,一條腿,服務于轄區百姓。吳緒海的防疫日記,只是基層一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縮影,還有很多舍小家顧大家的群眾默默堅守。我們堅信,只要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攻克難關,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記者 王俊 穆葉)